洁净室作为众多对环境要求严苛行业的关键场所,其环境监控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所以洁净室的环境监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温湿度监控
- 目的:洁净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如同精密天平上的砝码,对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适宜的温湿度范围能够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预期标准。例如,在电子芯片制造过程中,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导致芯片材料的热胀冷缩,影响芯片的精度和性能;湿度不当则可能引发静电现象,吸附灰尘微粒,进而污染芯片,降低产品合格率。在制药行业,药品的稳定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等都与温湿度密切相关,不合适的温湿度可能加速药品变质,危害患者健康。因此,确保洁净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始终处于适宜区间,是满足生产工艺和保障产品质量的必要前提。
- 标准:根据不同的洁净区等级,温湿度标准有所差异。以 C 级和 D 级洁净区为例,温度一般需严格控制在 18℃ - 26℃之间,这个温度范围既能保证工作人员的舒适度,又能满足大多数生产工艺对环境温度的要求。相对湿度则控制在 45% - 65%,在此湿度区间内,可以有效防止因湿度过高导致的微生物滋生和因湿度过低引发的静电问题,为产品生产提供稳定的环境条件。
- 频率:为了及时掌握洁净室内温湿度的动态变化,需每天进行两次记录,分别安排在上午和下午。在主要房间显著位置放置温湿度表,方便工作人员随时观察温湿度数值,一旦发现异常,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确保温湿度始终保持在标准范围内。这种定期记录和实时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温湿度波动问题,提前预警并解决,保障生产过程不受温湿度异常的干扰。
2. 压差监控
- 目的: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维持适当的压差,犹如在洁净区周围构筑了一道无形的屏障,能够有效地防止污染物从低洁净度区域侵入高洁净度区域。例如,在制药厂中,药品生产车间属于洁净区,而走廊、更衣室等区域属于非洁净区,通过保持洁净区相对较高的压力,使得空气从洁净区流向非洁净区,避免非洁净区的灰尘、微生物等污染物逆流进入洁净区,从而保障药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 标准:压差应保持在≥10Pa,这是经过长期实践和科学验证得出的能够有效防止污染的最低压差标准。同时,相同洁净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之间也应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以确保空气在不同区域间按照预定方向流动,进一步强化对污染物的控制。例如,在一个大型电子制造洁净室内,不同生产工序的功能区域虽洁净级别相同,但为了防止局部产生的污染物扩散,也需要通过设置合理的压差梯度来引导空气流动,保障整个生产环境的洁净度。
- 频率:每天记录两次压差数据,同样安排在上午和下午。值得注意的是,监测过程必须在空调系统连续运行状态下进行,因为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洁净室内的空气压力分布。只有在空调系统稳定运行时,所测得的压差数据才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能够真实反映洁净室的压差状况,为后续的环境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3. 风速、风量及换气次数监控
- 目的:洁净室内空气的均匀流动如同人体的血液循环,对于有效去除污染物、维持洁净度起着关键作用。合适的风速、风量及换气次数能够确保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物及时被带出洁净室,保持空气的清洁。例如,在生物实验室的洁净室中,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微生物气溶胶,如果风速、风量及换气次数不足,这些微生物气溶胶就会在室内积聚,增加实验样本被污染的风险,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准:不同洁净级别对室内进风口实测换气次数有明确规定。如 D 级洁净室要求换气次数为 10 - 15 次/小时,C 级洁净室则为 15 - 25 次/小时。这些标准是根据洁净室的空间大小、人员活动情况、设备产尘量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的,旨在保证不同洁净级别的环境都能得到有效的空气净化和更新,满足相应的生产或实验要求。
- 频率:监控频率依据洁净室级别不同而有所区别。A级送风由于对洁净度要求很高,每季度需检测一次;C 级每半年检测一次;D 级每年检测一次。此外,当出现新空调运行、停运空调启动、更换高效过滤器或出现异常情况时,都需要重新进行检测。这是因为这些情况可能会对洁净室内的空气流动状态产生显著影响,及时检测能够确保风速、风量及换气次数始终符合标准,保障洁净室环境的稳定性。
4. 悬浮粒子监控
- 目的:悬浮粒子的数量是衡量洁净室内空气清洁度的重要指标,精确评估洁净室内的空气清洁度,确保微粒数量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对于保障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例如,在高端光学镜片的制造过程中,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悬浮粒子附着在镜片表面,都可能影响镜片的光学性能,导致光线散射、成像模糊等问题,降低产品品质。因此,严格监控悬浮粒子数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 方法:通常使用光散射粒子计数器或激光粒子计数器进行实时监测。这些先进的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空气中不同粒径悬浮粒子的数量和浓度。光散射粒子计数器通过检测粒子对光的散射特性来识别和计数粒子;激光粒子计数器则利用激光的高亮度和相干性,更精确地测量微小粒子。操作人员只需将计数器放置在洁净室内的指定位置,启动仪器,就能实时获取悬浮粒子的相关数据,为环境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 频率:监控频率需根据洁净室级别和生产需求灵活确定。例如,原料车间的 D 级区域在静态下每月检测一次。静态检测是指在洁净室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生产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无人员活动时进行的检测,能够反映洁净室在基本稳定状态下的空气清洁度。通过定期静态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洁净室在日常运行中的潜在问题,如过滤器性能下降、空气流通不畅等,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维护。
5. 微生物监控
- 目的:检测洁净室内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是确保环境符合卫生标准的核心任务。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中极易滋生繁殖,一旦在洁净室内大量存在,可能对产品造成严重污染,尤其在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行业,微生物污染可能引发产品变质、失效,甚至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严格监控微生物污染状况,是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的重要防线。
- 方法:微生物监控方法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空气微生物监测(浮游菌、沉降菌)和表面微生物监测。空气微生物监测中的浮游菌监测,是通过专门的浮游菌采样器,在一定时间内收集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然后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培养和计数,以确定每立方米空气中浮游菌的数量。沉降菌监测则是利用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让空气中的微生物自然沉降在培养基上,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计数,得到单位面积培养皿上沉降菌的数量。表面微生物监测是对洁净室内的设备表面、墙面、地面等进行擦拭采样,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培养和分析,检测表面微生物的污染程度。这些方法相互配合,全面覆盖洁净室内空气和表面的微生物监测,为准确评估洁净室微生物污染状况提供了有力手段。
- 频率:监控频率根据洁净室级别和生产需求而定。以 A 级送风为例,在静态下每月检测一次浮游菌和沉降菌,动态下每次实验后检测。静态检测能够反映洁净室在相对稳定状态下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动态检测则针对生产或实验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生产活动对微生物环境的影响。对于 D 级区域,在静态下每半年检测一次,由于 D 级区域对微生物控制要求相对较低,适当延长检测周期既能满足质量控制需求,又能合理控制检测成本。
6. 其他参数监控(虽然题目要求六项,但为了全面介绍,这里额外提及一些重要参数)
- 噪声监控:确保洁净室内的噪声水平在适宜范围内,对于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产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中,不仅会损害工作人员的听力,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等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严格控制洁净室内的噪声水平,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一般来说,洁净室内的噪声应控制在不影响正常交流和操作的范围内,具体标准可根据不同行业和生产需求确定。
- 照度监控:测量洁净室内的光照强度,是确保工作区域有足够照明,满足生产或操作要求的重要环节。合适的照度能够使工作人员清晰地观察生产过程、准确操作设备、检测产品质量。例如,在精密电子元件的组装过程中,充足且均匀的光照可以帮助工人准确识别微小的零件和线路,提高组装精度和效率。不同的生产区域和操作任务对照度要求不同,如生产操作区通常需要较高的照度,而仓储区的照度要求相对较低。通过定期进行照度监控,及时调整照明设备,确保各区域的光照强度始终符合生产要求。
- 高效过滤器检漏:高效过滤器作为洁净室空气净化的核心设备,其密封性直接关系到洁净室的净化效果。每年进行一次高效过滤器检漏测试,能够及时发现过滤器是否存在泄漏点,防止未经净化的空气进入洁净室,破坏室内环境的洁净度。检漏测试通常采用专业的气溶胶发生器和光度计,将特定粒径的气溶胶注入过滤器上游,在下游使用光度计检测气溶胶浓度,通过检测上下游气溶胶浓度的差异来判断过滤器是否存在泄漏。一旦发现泄漏,需及时对过滤器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高效过滤器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为洁净室提供可靠的空气净化保障。
清阳工程专业18年从事承接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河南等地区
十级、百级、千级、万级、十万级等各种洁净度等级的洁净室车间、实验室、GMP车间设计装修施工,
验收通过率99.9%,给多家500强企业提供过净化车间的解决方案
欢迎咨询客服;或拨打厂家电话:18015531058
下一篇: 无尘车间的等级你知道么?
上一篇: 洁净室使用的净化板材有何要求?-清阳工程